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学成果 -> 社会服务 -> 正文

古韵新生,指尖启程——瓜岭“双线寻踪”点亮数字乡旅新航标

发布日期:2025-07-28     点击量: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

匠心筑梦突击队

建筑与艺术学院

夏日的蝉鸣掠过宁远楼的青砖,

河涌的水波映着祠堂街的倒影。

这个七月,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匠心筑梦突击队的师生们,

再次踏进增城瓜岭村

这片流淌着五百年岭南血脉的土地。

肩挎相机,手握测绘笔,

怀揣着让古村“活”起来的朴素心愿,

开启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数字乡旅”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匠心筑梦突击队始终牢记这一文化根脉,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连续三年扎根乡土,以青年之肩扛起文化传承使命,走进增城区瓜岭村,并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传承政策导向,以“古韵新生,指尖启程”为目标,致力于通过线上打卡小程序及线下打卡活动,让这座拥有500年历史的古村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0 1 缘 起

从祠堂古韵到代码行

2024年,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匠心筑梦突击队这支跨学科的团队已结对瓜岭村,并以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完成祠堂建筑纹样提取、空间改造设计、瓜岭村形象IP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一些列成果,取得10余项省级奖项。2025年,团队持续为瓜岭村服务,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致力于用AI科技赋能项目,用科技力量延续文化薪火,以"文化+人工智能"为核心,以文化厚土为根、AI科技为钥,开启“瓜岭寻踪——AI赋能岭南古韵水乡文化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并设计线下打卡活动,让游客在指尖与足迹中体验瓜岭沉浸式文旅新模式。

2025年7月7日出征日,师生们在晨曦中整装待发,开始奔赴瓜岭村实践地,奔赴筑梦高要。

1B5AB

0 2 耕 耘

双线并进,脚踏实地

6月份以来,匠心筑梦突击队师生团队经过前期十余次深度调研、与瓜岭村研学部陈桂明主任的反复对接,经过多次深度走访和反复论证,团队确定增城区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宁远楼、祠堂街、瓜岭桥、大门楼、瓜岭精品民宿、金丝楠木艺术馆、大榕树、姻缘树、兆丰阁这10个打卡点,并计划制作线上线下双线作战文旅打卡路线。

1DF39

线上,给古村装上“智慧心”

面对瓜岭村文旅数字化升级的需求,匠心筑梦突击队师生自项目启动便确立了核心开发理念:以技术为支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一个轻量化、高互动性的文化感知平台,借助技术搭建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游客与乡愁的“数字桥梁”。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探讨、打磨,团队结合瓜岭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技术专长,最终敲定了这套基于微信生态的开发方案——依托微信小程序的轻量化特性,让游客无需下载即可即点即用的“瓜岭寻踪”小程序。

21D8D

1FB06

158EE

3C6BB

线下,把文化“盖”进游客心里

突击队设计组成员则深入挖掘瓜岭村文化基因,结合村委需求,以设计思维重塑10个打卡点。成员们与指导老师互相沟通,反复推敲,确定为增城区少先队员实践基地特别设计了男、女不同款形象IP,赋予红色打卡点青春活力。其余9个打卡点则凝练其独特风貌,通过抽象化的建筑IP形象设计。


为激发游客的探索热情,团队自主研发设计了承载瓜岭古韵的文创精品小礼品,并完成实物,赠送给打卡完成5个以上的游客。

F3DFA

0 3 绽 放

数字钥匙打开乡愁之门

线下实战,把“瓜岭”领回家

38338

7月18日,匠心筑梦突击队成员们化身热情专业的“导览员”,活跃在瓜岭村的各个角落。游客们手持团队精心设计的定制集章册,穿梭于百年历史的麻石巷道、古朴的祠堂街巷、绿意盎然的榕树古桥之间。当集章册上集满5枚承载着古村印记的印章,游客们便可在终点兑换一份团队原创设计的文创礼品——或是精美的徽章,或是手绘的瓜岭明信片、实用的帆布袋等。让这份融合了青春创意与古村底蕴的“瓜岭记忆”,成为游客旅程中最温暖的纪念。

2ED72

线上扫码,开启你的瓜岭“数字研学”之旅

7月24日,“瓜岭寻踪”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枚承载着高校智慧与古村文脉的“数字钥匙”,标志着团队立足“百千万工程”战略支点,成为“线上+线下”双轨文旅融合网络迈入数实融合的全新阶段。到达旅游景点,只需拿起手机,轻轻一扫,便可开启这场融合科技创新与文化浸润的独特旅程!

508CC

为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活动,突击队技术团队为小程序设置了挑战目标、荣誉奖励、积分激励等不同体验。

17A55

1E6E8

且小程序融入大语言模型,团队建立瓜岭古村本地的结构化知识库,融入高效的“检索-生成”机制,系统会首先从本地的结构化知识库中精准调取信息,再输出智能导览内容。这种“先检索、后生成”的RAG模式,既避免了通用模型可能出现的信息偏差,又能借助大语言模型让每一段讲解都生动易懂,真正成为你探索古村的专业向导。

0 4 印 记

汗水浇灌的成长

离村那日,夕阳为棠荫楼镀上金边。匠心筑梦突击队全体成员对此次实践活动都表示收获万千,同时也很开心能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邓妙仪

作为队长,连续两年暑期与瓜岭古村朝夕相处的日子,成为我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记忆;作为新时代青年,能够用所学所长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是青年人的幸运,更是责任。这段实践让我明白,乡村振兴需要技术的“硬实力”,更需要文化的“软实力”。当看到小程序上线后村里老人也能熟练操作,当听到小朋友指着文创产品说“这是我们村的故事”,我知道,我们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匠心守初心,让更多传统村落焕发数字时代的新生机。

何子健

我主要负责文创设计与瓜岭精品民宿阅读空间设计,收获满满。活动前期,我们深入乡村调研,与村民们交谈,了解并记录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设计积累了丰富素材。在文创设计时,将乡村特色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展现出乡村文化符号;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从量房到CAD平面图再到SU效果图展现。过程充满挑战,但看到我们的设计得到游客的认可,内心无比满足,期待未来能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助力乡村振兴。

林天成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作为 “瓜岭寻踪” 小程序的技术核心开发成员,让我对 “技术落地” 有了真切认知,也在技术实践与价值认知上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这些沉淀既藏在一行行代码里,也刻在与古村共生的日子中。在开发小程序的过程中,为实现 “精准打卡”功能,我们从腾讯地图API的坐标系转换学起,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在不断解决问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课本里的API接口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能串联起 “用户需求” 与 “场景落地” 的桥梁,这种从“理论调用”到“实战优化”的跨越,比任何课程作业都更锤炼技术敏感度。

杨铭楠

作为匠心筑梦突击队拍摄组成员,我们用镜头精准捕捉瓜岭古村的美景。通过无人机航拍摄村庄的版图,记录线上、线下打卡的美好画面。在后期制作阶段,我们运用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术对数百小时素材进行帧级精修,每一个转场都经过数十次调试。最终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让这座岭南古村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文化生命力。这次的三下乡之旅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更让我们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的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让古建筑以更生动的形式传承下去。

指导老师

”在这十四天,我亲眼见证青砖缝里的数据如何变成二维码,麻石路上的故事怎样凝成电子章。”指导老师李孟冰说道。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及人工智能与数据学院学子将知识、专业融入乡村,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继续坚持,在实践中成长,也为乡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 5 成 果

沉甸甸的乡土答卷

2D687

回望捧着古建筑徽章咧嘴笑的孩子,麻石巷里蹦跳着扫码的红领巾——这把用匠心锻制的“数字钥匙”,让古村的记忆化作可触摸的礼物,让文化的种子已悄然种下,为岁月推开一扇新窗。

匠心筑梦突击队在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里,上线 “瓜岭寻踪”微信小程序1个,覆盖10个文化点位;设计瓜岭特色打卡集章册1本、印章11枚;设计文创礼品3类共16个样式,并全部制作实物;绘制民宿阅读空间改造图5稿;拍摄影像素材1125组,剪辑短视频并发布5条,获主流媒体报道近20篇;线下集章打卡完成人数68人;小程序上线2日(截至7月25日23:59),吸引169位文化探秘者,触发202次深度探索,创造1121页文化触达,提高瓜岭村游客率达63.5%

12F96

929E

匠心筑梦突击队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在瓜岭古村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员们以代码为笔、以文创为媒,让沉睡的麻石巷重焕“数字生机”、为百年碉楼点亮“云端新机”。每个成员肩扛设备、手握画笔的身影,都是青春献给乡土最赤诚的印章。

2025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圆满落幕,标志着团队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入新阶段。未来,这支队伍必将秉承“百千万工程”的初心使命,以青年之智、匠心之力,在岭南大地上书写更动人的振兴篇章!

科技终会迭代,但文化的根脉深扎泥土。

愿每一次扫码,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每一枚印章,都是对乡愁的守护;

每一次出发,都是青春对土地的深情叩响!

让我们在百年碉楼下,留下青春的承诺!

供稿 | 匠心筑梦突击队

排版 | 梁晓玲

初审 | 李孟冰、欧曼芸、王道宽

复审 | 陈心儿

终审 | 张蒙莉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2号  | 江门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华商大道1号 

招生热线:020-32882222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2007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