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学成果 -> 社会服务 -> 正文

探寻光辉农韵,绘就文创新篇——建艺小纵队三下乡实践探索纪

发布日期:2025-07-17     点击量:

当“光辉村农产品基地(包含番石榴、蓝莓、荔枝等)引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聚焦”的消息传来,建艺小纵队循着乡村振兴的脉动踏上这片土地。从田间地头的调研走访到文创画室的笔耕不辍,我们以青春智慧为笔,以乡土底蕴为墨,在探索与研讨中勾勒出属于光辉村的“百千万”文创新图景。


一、调研筑基:

以脚步丈量光辉村产业脉络

自6月13日我们团队从赖伯甜同志介绍的“百千万工程”创建成效中,深切感受到这座村庄在产业振兴中的强劲动能——这里不仅有“省级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硬核实力,更有“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会后,村委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走访了太史第、农产品种植园、创鲜农业公园等地。在农产品种植园,光辉村村民手持竹篮采摘的身影与连片果树构成生动图景,他们讲述的“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经营”的变迁,让我们对“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了直观认知;在创鲜农业公园,电商仓储点里打包待发的鲜果,印证着“日均销量最高15万斤”的产业奇迹。这些场景成为我们文创创作的最初灵感源泉。


二、创作赋能:

让农韵元素在画笔下生长

结合调研所得与媒体报道中“美丽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蓝图,团队召开创意研讨会,聚焦“如何让文创成为连接产业与文化的桥梁”展开深入探讨。村委工作人员提及的“希望通过文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期盼,与我们“以艺术赋能乡村”的初衷不谋而合。

我们从三大特色农产品切入,将田间见闻转化为视觉语言:

针对番石榴产业,先绘制番石榴草图。

2DEBE

最后形成的番石榴扁平插画——展现村民采摘与电商打包的产业链场景,呼应“从田间到舌尖”的产销模式。

2E469

围绕荔枝元素

荔枝采摘草图——记录村民讲述的丰收细节,发展为荔枝扁平插画成品——融入村舍与小径,体现“农业+旅游”的融合感。

2EBA9

31FDC

2C1FD

296DD

着眼蓝莓种植

蓝莓园草图——简单勾勒劳作场景升级为水墨蓝莓插画——以传统技法融合现代产业,暗合“农旅融合”规划。

这些均展示了我们将“美丽田园综合体”的地标融入创作让插画成为规划蓝图的“可视化表达”。

三、成果聚力:

百千万图景中的青春答卷

当草图与插画展现并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创作的进阶,更是"百千万工程"在光辉村的生动实践——“百”是家家户户参与产业的热情,“千”是串联产销的产业链条,“万”是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这些草图与插画的展示既保留了光辉村村民劳作的质朴细节,又融入了“美丽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愿景,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四、以文创为媒,

续写光辉村新篇

从媒体报道中的产业亮点,到调研笔记里的乡土故事,再到画笔下的文创新生,建艺小纵队的三下乡实践,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这些在探索中诞生的“百千万”草图,终将化为助力光辉村发展的实际力量。正如村委工作人员所言:“青年学子的创意,让我们的产业更有温度,文化更有活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让更多光辉村故事在文创中绽放光彩,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智慧。

图源 | 建艺小纵队

供稿 | 何炜明

排版 | 侯宝玥

初审 |吴宇茜、钟宛衡、张亚债

复审 | 陈心儿

终审 |张蒙莉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2号  | 江门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华商大道1号 

招生热线:020-32882222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2007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