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锚定建筑装饰行业技术升级方向,3月21日至24日,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罗姗姗带队,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负责人殷秀婵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刘雨露组成调研团队,赴广东深圳、佛山、江门等地参与“装配化装修技术企业行”活动,深入中装建设集团、新明珠集团、东鹏集团等企业,围绕“工艺简化、材料跨界、痛点创新”三大主题展开深度调研,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前瞻指引。

图1 调研中装建设集团
一、技术革新:装配化技术的多场景渗透
调研发现,装配化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呈现差异化发展:
公装领域成熟应用
中装建设集团在大型场馆、写字楼等公装场景中,首创“3m×1m石材秒装工艺”,通过标准化预制构件与干挂技术,将传统石材安装步骤从12道缩减至3道,工期压缩70%;其跨界研发的“魔术贴检修门”方案,以服装辅料替代传统螺栓,实现5秒快速拆卸,解决公装项目管线检修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
联塑领和模块化天花、墙面系统,可快速完成酒店、展厅、人才公寓等空间装配,工期仅为传统工艺的1/3;
(二)家装领域局部突破
东鹏控股生态软瓷、鹰牌快装墙板等产品,已试水旧房翻新、精装房升级等家装细分领域,但因消费者习惯、成本等因素,尚未大规模普及。

图2 实地考察装配化装修企业
人才需求转型:从“传统工种”到“精准化岗位”
调研显示,伴随装配化业务增量,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呈现“共性能力+细分方向”特征:
(一)共性能力:
1.掌握装配化构件识别、标准化安装流程等基础技能;
2.理解“以简驭繁”技术逻辑,能快速适应企业差异化工艺;
(二)核心岗位需求画像:
1.精准化安装工:具备放线定位、模块拼装等专项技能,满足企业“零误差”施工要求;
2.技术型设计师:会设计装配化方案、懂材料特性、能对接客户需求;
3.产品化工程师:能针对施工痛点(如隔音、检修)研发适配性构件。
三、教学优化方向:轻量化改革与行业资源联动
基于调研成果,建筑与艺术学院将推进三轨改革:
(一)痛点案例库共建:
联动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发展分会、全国装配化装修产教融合共同体资源,引入公装/家装对比案例以可视化教学强化学生技术认知;
(二)精准化技能分层:
在现有课程中嵌入装配化设计单元(CAD模块化节点建模),匹配安装工、设计师等岗位基础需求;
(三)创意激发机制:
开设“装配化创新工坊”,参考企业案例手绘简化工艺草图,重点训练“步骤压缩思维”。

图3 与企业进行装配化装修技术专业建设研讨
罗院长表示:“装配化技术正从公装向多场景渗透,人才需求将呈‘长期增量、动态细分’趋势。高职教育需以‘核心能力打底、细分方向可选’为原则,培养能快速适应行业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
未来,学院将依托行业协会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动态追踪企业需求变化,构建“案例库-课程包-岗位链”闭环培养体系,为装饰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撰稿:殷秀婵